林星 按,廉江林氏一大部分属于新会址山林分派,定居于此的址山林各房,族谱多记为粤宗公之后裔。而据今年月笔者往新会考察取证,发觉新会族谱皆记为文宗之后裔,并考证得知粤宗文宗实为一人,应是古时廉江修谱时,修谱者将“文”字误记为“粤”的缘故。详情请阅下文 附址山林氏世系【苇公至讷公派下世系垂丝图】
据笔者考查,目前所能见到的,九牧长房苇公衍派廉江的松吕乐隐两房林氏族谱,世系清晰的几乎都记载:松吕乐隐同为南圃公之孙,宋参议大夫讳佳公之第四子粤宗公的后裔。详情开列如下: 1. 廉江桥头谱【民国癸亥重修本】记曰:佳公生四子:其中黄氏生一子:粤宗,由福建莆田迁来广东新会。粤宗生盛德,盛德生秀敬,秀敬生养才,养才生五子,其一南圃,南圃生环翠、林胜,环翠生松吕··· 2. 江边村谱【民国丙寅重修本】记曰:佳公,妣绵氏、观氏,生三子:庑斋、庭斋、康斋。又娶夫人黄氏生粤宗公。粤宗公,籍新会县簕古巷移居山顶村【见图片】
3. 林修京谱【清光绪十九年修本】谱序:据我家相传,开基始祖考佳公,为左参军,是逢公子【原文误记,应是应能公之子】,可真公八世孙,以进士来任广东布政司使,参议大夫,升广西左参政。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复明村,来任广东时娶夫人黄氏生粤宗公,迁居于新会山顶,至府尹乐隐公孙石山公,始由山顶占藉石城江边村··· 4.江边村谱【民国丙寅重修本】记曰:本宗字班 山顶老字班:器耀资廷昌 淳元启茂扬华明修世德 良达显朝章 5.1992年,廉江林漱毓林漱杰林达球代表前往新会寻根,寻到沙堆独联乡,彼处有山顶里,有古巷。山顶里为林姓所居,古巷为林张诸姓杂居,且并无簕古巷一地名;
而据今年8月笔者往新会考察取证,发觉新会族谱皆记为文宗之后裔,考证粤宗文宗实为一人。20098月初,笔者和遂溪宗人良卫同赴新会,考查新会址山林氏各房村庄,并得见各房新旧族谱6部。所见有关址山林氏世系的族谱,计开:
1.新会棠坑道光九年重修谱; 2.新会棠坑民国重修谱抄本; 3.址山林氏族谱【鹤山址山镇平沙林国庆先生据三部旧谱整理新编】; 4.新会丹灶中心里竹房林氏家谱【咸丰年重修本】; 5.新会东甲梅房林氏家谱【咸丰年重修本,芦冲林汉先生藏】 6.新会芦冲林汉先生族谱史料手稿; 【据新会棠坑道光九年重修谱;新会棠坑民国重修谱抄本,且由讷公至乐隐的五世孙都有详尽记载,是研究粤宗公问题的重要谱书之一】
现将涉及文宗公粤宗公的内文如下: 一.丹灶谱记曰:宋参议公生三子:庑斋、庭斋、康斋。庑斋即丹灶祖也。 二.棠坑谱记曰:佳公生三子曰:庑斋、庭斋、康斋。日华公生五子:文藻、文纲、文渊、文涣、文宗。文宗迁居山顶。 且棠坑谱世系垂丝图备列甚详。自文宗而下,文宗生盛德.盛捷.盛予,德生秀敬,敬生养才,才生应秀、周秀、南圃、南耕、仁寿,圃生环翠、胜,翠生松吕,胜生乐隐等列世名讳,清晰在上。文宗公之配吕氏,与廉江粤宗之配吕氏亦同。 三.林边谱记曰:日华五子:文藻、文纲、文渊、文涣、文宗。各子脚下皆注明所居地名,文宗列下注:“山顶”二字。 四.棠坑日达先生曰:新会全区,旧时有山顶二字地名的,一共十五处,有以山名山顶的,有坊里名山顶的,以村名山顶者,止此司前山顶村而已。 五.棠坑道光重修谱记曰:文宗公,讳德扬,字静仁。日华公五子。妣吕氏。古居山顶,公与妣合葬于土名乌坭坑左单蹄癸丁向。子三:长盛捷,次盛德,三盛予。 六.山顶村林则才先生云:“簕古巷”,就是今天的“大路巷”,在山顶村西南数里。起初,日华公自古冈【今会城古冈山附近】迁居,卜居遵名都林边村。至公生五子,一本五支,长子文藻迁居于林边村。后人丁繁衍,旧时簕古丛生之地,已为烟火万家之境。此处簕古砍伐殆尽,又是往来交通要道,且嫌旧名荒僻,故从俗称,更名叫“大路巷”。至近代汤姓入住,渐成包围之势,村中我林族者,止十余户,后尽卖田产与汤姓,搬往台山住了。今我林姓的旧居祠址犹存。 七.棠坑,山顶村字班相同,为五言古诗:禧裕资廷昌 淳元启茂扬 华明修世德 良达建朝章 由上诸多信息对比后可见: 1.新会廉江两地自讷公至乐隐诸世名讳大致相同,不同者,只是同音异字而已;文宗粤宗之配吕氏亦同;而且,新会谱对文宗公的讳,字,葬地都有清晰的记载; 2.廉江谱所记:粤宗自簕古巷迁居山顶村。簕古巷,新会亦有确址可查,即今天的“大路巷”; 3.新会再无一处地名叫山顶村村内又有林氏祖祠,天后宫,族谱记载世系如此相同之地;
可以确定,司前镇山顶村,即是500年前,我祖世居祖地!
【非1992年漱毓晚公所找到之沙堆镇山顶里,簕古巷亦非当年所找到之古巷,沙堆独联乡林姓为佳公五世孙莆川公,在元末才在福建迁居于此】
按上得的结论,可以知道:1.廉江所记的粤宗公和新会所记的文宗公实为一人。2. 本来粤宗【即文宗】与佳公同为堂兄弟,现在廉江裔孙错认址山林佳公房为祖,以兄弟为父子了【松吕、乐隐是文宗公之后裔,而文宗公则是杞公之四世孙。现在廉江等地所记粤宗公却是佳公第四子,而佳公是梓公的四世孙。要知道,址山林氏,以讷公配郑氏太夫人为太始祖母,杞梓二公为始祖。世系关系见左下图片,林超源先生提供】 【新会族谱的记法 】
【廉江族谱的记法】
结论
由上得出,廉江所记的粤宗公和新会所记的文宗公实为一人,那么廉江化州广西等地的松吕乐隐两房派下数万裔孙就认错祖宗了。自然而然,从清代至建国以来修的族谱,还有1993年修的《廉江林氏发展史》,1998年修的《廉江罗村林氏宗族发展史》,林维宽先生修的《长林风采—闽粤台琼林氏源流》等谱书都把这段世系接错了。 新会各谱皆前代旧物,流传有绪,祖像肃穆,谱序晰然,不容置疑。更有山顶古祠存在,古庙碑文可证。文字有记:“山顶开基至今八百余载",恰为南宋之时。且山顶老耆都自认为文宗公后裔,旁之潮江里亦为山顶所分派,所用班派亦为“禧裕芝廷昌淳元启茂扬 华明修世德 良达建朝章”,与我廉江江边、椒坑、修京谱所记“器耀资廷昌 淳元启茂扬 华明修世德 良达显朝章”多么相似,只不过有几个同音异字而已.
综上所述,我廉江乐隐松吕房子孙,乃址山长房杞公之后无疑.廉江谱记载的“粤宗公”即是新会谱记载的“文宗公”,二者实为一人。
推测
然而,我廉江谱为什么记作佳公之四子粤宗之后?我们与新会各宗耆探讨良久,推测其原因,不外如下两点可能: 一.松吕乐隐各房子孙约于明中期先后自新会山顶迁出,大多往西南迁徙,自新会而阳江,而阳春,而阳西,而茂名,而电白,而高州;自高州而化州,而石城,其各支抵达时间先后,次序不一。当迁徙的时候,或会有携带族谱抄本,至粤西定居后数世才开始续修世系。然而世代久远,故纸易损,族谱或有烂阙,而“文宗”之“文”字处恰为虫蛀墨污烂损,其余笔画皆无从辨认,可见者,止此字字头一点而已。修谱者思度此祖为新会山顶之始祖,属于远祖,不若依笔意补为“粤宗”,粤宗者,迁入广东之宗祖,无忘木本水源之思,以资纪念也。 二.或者为我各房定居廉江百余年以后,裔孙繁衍渐众,始有修谱联宗之举。然而,初迁的时候并无族谱带来,惟有历代口传世系。前代详记者去世了,后世子孙口头相述,辗转流传,不免有所误记。记入族谱时,只知此公为址山林之季子,而址山林氏为杞梓二公之后,记谱者不明就里,乃记此公为“粤宗”公,归为佳公之四子【佳公并无第四子】。其不知此公讳实为“文宗”,是址山林长房日华公季子,非佳公季子也。而首记错漏,则后继者借以参录,世代相沿,竟成数百年之错!所以,现在廉江各房谱之所以记“粤宗”为佳公四子,实由此来。
此文为笔者考察,研究所得之结论,有和笔者研究的同好,热烈欢迎;若有不妥的地方,真诚请宗亲指出。
笔者 2009.10.29.初稿于广州番禺鉴泉精舍
参考文献:《廉江林修京谱》【清光绪十九年修本】 《廉江桥头谱》【民国癸亥重修本】 《 廉江江边村谱》【民国丙寅重修本】 《廉江林氏发展史》【1993年修本】 《廉江罗村林氏宗族发展史》【1998年修本】 《新会棠坑林氏族谱》【清道光九年重修谱】; 《新会棠坑林氏家谱》【民国重修谱抄本】 《址山林氏族谱》【鹤山址山镇平沙林国庆先生据三部旧谱整理新编】; 《新会丹灶中心里竹房林氏家谱》【咸丰年重修本】; 《新会东甲梅房林氏家谱>【咸丰年重修本,芦冲林汉先生藏】 新会芦冲林汉先生族谱史料手稿; 林维宽《长林风采—闽粤台琼林氏源流》
未经作者本人同意,禁止转载本文。需要转述,请与作者联系。 |